難句1
There is "the democratizing uniformity of dress and discourse, and the casualness and absence of deference"characteristic of popular culture.
[語法分析]本句是there is 結構,引號內的兩個名詞詞組是characteristic of popular culture的具體說明,為定語;
[本句難點]定語部分較長,由兩個名詞詞組構成;
[方法對策]本句there is結構中,主語為characteristic of popular culture,然后再分析其他部分;
[例句精譯](在美國)有人們在服裝和談吐上平民化的一致,也有美國在流行文化漫不經心、隨心所欲的典型風格上的一致。
難句2
Immigrants are quickly fitting into this common culture, which may not be altogether elevating but is hardly poisonous.
[語法分析]
1. 本句結構為:主句+從句,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修飾this common culture;
2. 定語從句中包含了一個not...but...結構;
[本句難點]本句相對簡單;
[方法對策]找出主句從句,然后分析各自主干部分;
[例句精譯]外國來的移民很快就融入了這種文化,這(對美國文化)也許無甚大助,但起碼也無甚大害。
難句3
By 1996 foreign born immigrants who had arrived before 1970 had a home ownership rate of 75.6 percent, higher than the 69.8 percent rate among native born Americans.
[語法分析]
1.本句主干為:...foreignborn immigrants...had a home ownership rate of 75.6 percent...;
2. immigrants后面是who引導的定語從句修飾immigrants,who在從句中作主語;
3. higher than是比較結構,做a home ownership rate of 75.6 percent的后置定語;
[本句難點]主要是從句關系復雜;
[方法對策]首先找出主句主干,然后再分析從句和其他修飾成分;
[例句精譯]到1996年為止,1970年前來到美國的外國出生的移民擁有75.6%的住宅率,這比美國本國人的69.8%的擁有率還高。
難句4
Rodriguez notes that children in remote villages around the world are fans of superstars like Arnold Schwarzenegger and Garth Brooks, yet "some Americans fear that immigrants living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remain somehow immune to the nation's assimilative power."
[語法分析]
1. 本句是用轉折詞yet連接的兩個分句;
2. 第一個分句主干結構是:Rodriguez notes + 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賓語從句的主干結構是:children...are fans of superstars...;
3. 第二個分句主干結構是:some American fear + 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賓語從句的結構比較簡單;
[本句難點]主要是句子結構和從句關系復雜;
[方法對策]看到轉折詞yet把句子分成前后兩個分句,再分別找出各自的主句主干和從句主干,即可比較好的理解本句;
[例句精譯]Rodriguez指出,世界邊遠地區(qū)的孩子都崇拜阿諾德·施瓦辛格和加思·布魯克斯那樣的超級明星,然而"還有部分美國人擔心,住在美國國內的移民仍然不為國家的融合力所動。"
21.[答案]C
[解析]本文講了美國在同化移民方面的成功。文章開始就談到了:"雖然有關于差異的無休止的談論,但是美國社會其實是一部令人吃驚的同化人的機器"。這就使我們聯(lián)想到美國這個移民國家的多元化和統(tǒng)一性(例如:政治上有共和黨和民主黨;左派有共產黨,右派有三K黨;人種上有白人、黑人、黃種人;文化上有歐洲文化、亞洲文化、非洲文化等等。表面上不可調和,但身為美國人之后,又有著某種形式上多么奇妙的統(tǒng)一:大家都講著美式英語,穿著牛仔褲,吃著麥當勞,看著好萊塢大片和NBA籃球賽等等。)
根據查找閱讀法看完首段,大家應馬上來做21題。這時,如果有點構詞法常識,該多么好。ㄟ@也是考研英語大綱中的基本要求)。根據構詞法,homo表示"共同,同化",如homology,homologue,homograph,homogenize,最常見的是homosex:同性戀。這樣,我們基本上可排除A:"辨認"和B:"聯(lián)系"。至于D:monopolizing,mono這個前綴表示"單獨",例如:monobloc:單塊的,monochrome:單色,monocyte:單核細胞,monolog:獨白......,而選項D"壟斷"也基本上可以排除了。故正確選項為C:assimilating。眾所周知,similar為"相似的",又知某個單詞前加"a"在構詞法上表示加強語氣"使勁做",即"使相同或相似,同化"。
萬一不會構詞法也沒關系,筆者在《考研英語歷年真題閱讀理解精讀筆記》一書中講解閱讀技巧時談到過"詞匯類選項"應該看上、下文。從上文看:雖然人們在談論著美國的巨大差異,但是美國相當?shù)亟y(tǒng)一(In spite of=Although),所以homogenizing必然與上文的difference相反,因為這兩個詞在"雖然......,但是......"中一前一后,意思必然截然相反。而從下文看,homogenizing又與uniformity是一致的:(form為"形式",uni為"一";如:unify:統(tǒng)一;unique:惟一的;unite,union,unity......等等。所以,uniform為"形式的統(tǒng)一","同一"等)。所以,考研大綱中的常見構詞法還是要看一看的。
22.[答案]A
[解析]問題是:"按作者說法,19世紀的百貨商場......"。大家知道,第一段主要談美國表面上有差異,好像一盤散沙,實質上非常一致,舉例子時談到了美國人服裝的統(tǒng)一(牛仔褲等),談吐上的統(tǒng)一(美式英語),也談到了購物作風上的統(tǒng)一(美國人購物普遍是大大咧咧、隨心所欲)--而這種作風正是19世紀產生的大眾化百貨商場所培養(yǎng)起來的,所以選A。至于選項B:這種19世紀的商場"對平民大眾消費者有親和力"是不對的,因為原文的intimate是指對elite有親和力的那種商店,而非這種商場。選項C:這種19世紀的商場"滿足有知識的精英們的需求",這不對,原文的intimate shops才滿足精英們的需求。而選項D錯在它說:這種19世紀的商場是由"一種平民消費文化的出現(xiàn)所促生的。"錯!先有了這種商場,才促生了美國平民的大眾消費文化,而不是相反,所以,此題錯在把因果弄顛倒了。僅看完了第一段,就可以回答兩道問題了,可見查找式閱讀法是多么省時而又高效。
23.[答案]C
[解析]第二段開頭就談到了"外國來的移民很快就溶入了這種文化,這對(美國文化)也許無甚大助(elevating),但起碼也無甚大害(hardly poisonous)"。所以選C,只不過把形容詞poisonous換成了名詞threat而已,記。涸綋Q同義詞的細節(jié)題,越可能是答案。選項A、B明顯不對。至于D,從第二段數(shù)字中也可以看出是錯誤的。
24.[答案]D
[解析]看完第二段后,先不急于看三、四段,而應先看24題問的是什么?這就是查找閱讀法。24題問:"第五段中,為什么要提(美國影星)施瓦辛格和布魯克斯?"這就等于告訴我們,第三、四段基本上可以不看,(至少也應該看得快點!盡量一掠而過。因為它們與問題無關!)而細看第五段后我們發(fā)現(xiàn):施瓦辛格等甚至受到了世界遙遠角落里農村孩子們的喜愛,可見美國文化的影響是多么強大!但是(yet),還是有美國人擔心它不夠強大,怕新來的移民不受其影響。故選D,提到施瓦辛格是表明美國文化影響力之強大?梢"但是"(but ,yet,however,although,nevertheless)一詞的份量是很重的。"但是"前后,一定要仔細品味。
25.[答案]B
[解析]最后一段談到:美國人就那么統(tǒng)一,難道沒有分歧意見嗎?當然了,美國這么大,不可能是鐵板一塊。但是(又是這個"但是"),(請注意本題問作者的態(tài)度,而作者的意思常常藏在But后面),跟過去的動蕩相比較(如南北戰(zhàn)爭,黑人的民權運動等等),今日的美國社會并未呈現(xiàn)出更黑暗和更惡化的社會環(huán)境--言外之意,我們的社會統(tǒng)一做得還是蠻成功的!故選B。C、D為否定,當然不對。至于A,與第二段首句沖突,也是不對的。
2009年考研英語閱讀理解精讀100篇(高分版)匯總
2009考研英語18年滿分范文修訂背誦版之2008
Exam8視線:新東方周雷指導09考研英語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