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網(wǎng)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jīng)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shù)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yè)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網(wǎng)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jīng)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shù)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yè)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第 1 頁:考研英語寫作沖刺階段復習之金字塔方案(上) |
第 2 頁:考研英語寫作沖刺階段復習之金字塔方案(下) |
考研英語寫作沖刺階段復習之金字塔方案(下)
文 / 蔡政
三、塔尖:鍛煉審題能力,提煉亮點句型
(1)審題能力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雖然在2007年之前的考研考試中,每年總是有一些考生別出心裁,另起爐灶,寫出一篇偏離考官預料之外的“花樣文章”,但是總體來說,我們在審題方面一般說來問題不大,因為歷年考試中的圖畫不是考我們的智商以及猜圖能力,題目中的簡單圖畫已經(jīng)足以告訴我們考官想要我們寫哪方面內容。然而,從2007開始,圖畫命題就發(fā)生了變化,圖畫文字的缺省以及圖畫本身的寫意描述讓很多考生始料不及,所以,對圖畫審題能力的鍛煉,我們應該放到?jīng)_刺準備階段“掐尖”的位置。我們的看法是,應該從下面三方面看待這一問題:1)如果明年依然出現(xiàn)像07年圖畫形式,我們應該感到慶幸,因為考官已經(jīng)不再禁錮我們的思維表達,放寬了我們的思維尺度,對語言本身的考察更加重視。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對思維表達的放寬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天馬行空,因為考研作文的主旋律依然是“積極、向上”的,我們還應該著眼與我們身邊,以及我們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比如:環(huán)境、成功、夢想、就業(yè)、文化交流、人際關系等“亙古”話題;2)在對圖畫本身傳遞的信息把握之后,我們應該在這一階段練習如何用簡明、清楚、到位的語言把它翻譯成英文,出現(xiàn)在我們文章中的關鍵部位,因為對一篇文章topic(主題)的強調,會不斷在160-200字的作文中重現(xiàn)(請記。翰皇侵貜)。這時,我們就需要總結一些必備詞組和句子,比如:當我們想表達“很明顯,XX應該是YY這件事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我們不要總是使用XX is the main cause of YY,我們應該想到XX is responsible for YY,這個關鍵句型是我們能夠寫出簡明地道的主題句一個亮點句型之一;3)再深入一層,拿到圖畫后,我們不能亂看、瞎看,我們應該深知,考官給我們的任何一幅畫都是有深意、有規(guī)律的,比如有些圖畫是直接深入主題,讓讀者一目了然(如2000,2006年),有些圖則是借助比喻、暗喻的形式,迂回曲折(如2001,2003年),這都會影響我們的深入寫作。再者,我們還要學會對圖畫本身的信息去粗取精,截取有用的、考官想看到的信息,比如對2002年“美國姑娘穿著中國傳統(tǒng)服裝”一圖,我們看到了這位美國姑娘穿著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裝,戴著耳環(huán)、項鏈和帽子,我們不需要在文中涉及這些,我們需要注意的是A)一個外國人穿著中國傳統(tǒng)服裝,這表明我們需要論述中國文化開始為世界接受;B)穿著中國服裝的外國人還笑瞇瞇的,這表明我們需要論述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世界也接受中國文化,中外文化有機交融。
(2) 之所以把亮點句型放在最后,是因為它是最為重要的評分準則之一,(if not the most important one),同時也是最難提高的一項。在沖刺階段,我們一方面要明白,亮點句型不是我們剛才提到的固定套話和模板,這是你英語水平的最好體現(xiàn);另一方面,我們同樣需要集中精力,練就幾句能幫我們最后漲分的亮點語言。在一篇大作文中,我們可能需要調用我們以前掌握的核心語法中的8種句型,這不是我們能夠背出來的,但是可以通過考前集中訓練掌握的,而且我們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比平常的簡單句稍微復雜一點的句法即可,比如:我們可以使用無人稱結構,強調結構,倒裝結構以及動名詞的某一種特定用法等等。語言的最大妙處是可以千變萬化,現(xiàn)在只需要我們掌握住屬于自己的幾個拿手句法句型,就可以輕松過關。
總之,英語寫作的提高是考研卷子各部分中最能快速提高的一項,也是需要我們高強度、高密度訓練的一項。沖刺的訓練需要信心,更需要方法和側重?记暗呐R門一腳的那一剎那,可能不容我們多想,但是這一腳必定是我們在訓練場上踢得最熟的一腳。考前作文沖刺歸根到底就兩個字:熟練。
更多內容請訪問:考試吧考研頻道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