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網(wǎng)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jīng)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shù)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yè)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網(wǎng)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jīng)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shù)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yè)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A. 理氣化痰,養(yǎng)心寧神 B. 平肝降逆,養(yǎng)血安神 C. 理氣寬中,化痰寧神
D. 理氣達郁,調和肝脾 E. 順氣開郁,安神寧志
62. 白某,女,證見精神恍惚,心神不寧,悲憂善哭,時時欠伸,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屬郁證中的哪一癥候:
A. 心脾兩虛 B. 陰虛火旺 C. 憂郁傷神 D. 氣滯痰凝 E. 氣郁化火
63. 治療痰氣交阻之噎嗝的首選方劑為:
A. 香蘇散 B. 柴胡疏肝散 C. 旋覆代赭湯 D. 半夏厚樸湯 E. 以上都不是
64. 呃逆的發(fā)生除由于胃氣上逆所致以外,尚與下述何臟腑有關:
A. 脾 B. 肝 C. 肺 D. 腎 E. 膽
65. 臍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溫,手足厥逆,脈欲絕者屬:
A. 寒邪入侵,陽氣不足 B. 下焦受寒,氣血凝滯 C. 中焦受寒,氣滯血瘀
D. 脾陽不振,陰寒內(nèi)生 E. 腎陽不足,寒邪內(nèi)襲擊
66. 因為砂石阻滯膽道,而見身目黃染,右脅疼痛,牽引肩背,或有寒熱往來,大便色淡灰白,宜用何方加金錢草、雞內(nèi)金、郁金、茵陳?
A. 小柴胡湯 B. 柴芩清膽湯 C. 大柴胡湯
D.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E. 甘露消毒丹
67. 古代哪部書論述鼓脹病機認為“脹病亦不外水裹,氣結,血瘀”?
A. 朱丹溪《格致余論》 B. 喻嘉言《醫(yī)門法律》 C. 李中梓《醫(yī)宗必讀》
D. 李挺《醫(yī)學入門》 E. 虞摶《醫(yī)學正轉》
68. 眩暈發(fā)生時,與哪些臟腑關系密切?
A. 肺、脾、腎 B. 心、肝、腎 C. 肝、脾、腎 D. 肺、胃、腎 E. 心、脾、腎
69. 老婦體胖,眩暈時作,近日眩暈明顯加重,頭脹目痛,煩躁少寐,面時潮,手指麻木,舌紅少苔,脈弦滑,診斷首先考慮為:
A. 肝陽頭痛 B. 肝陽眩暈 C. 陰虛眩暈 D. 中風先兆 E. 風中經(jīng)絡
70. 癃閉的病位,主要在
A. 脾 B. 肺 C. 腎 D. 三焦 E. 膀胱
71.從某,男,22歲身發(fā)瘡痍,甚者潰爛已一年,久治不效。近一周眼瞼突然浮腫,延及全身,伴見惡風發(fā)熱,小便不利,舌質紅,苔薄黃,脈搏浮數(shù),治療宜選:
A.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B. 越婢加術湯 C.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
D. 五苓散合五味消毒飲 E. 防己黃芪湯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72. 患者因為過勞而反復腰痛,靜臥痛減,陰雨天加具,一天前左側腰疼劇烈,不能轉側,日輕夜重,痛處拒按,苔薄白膩,脈弦,治首選何方加減:
A. 身痛逐瘀湯B. 獨活寄生湯 C. 右歸丸 D. 腎著湯 E. 青蛾丸
73. 患者遺精頻作,心煩少寐,口苦或渴,小便熱赤不爽,舌苔黃膩,脈溽數(shù),其最佳治療方劑是:
A. 程氏萆薢分清飲 B. 二妙散 C. 導赤散 D. 龍膽瀉肝湯 E. 知柏地黃丸
74. 肝郁發(fā)熱日久,熱邪傷陰,治宜,滋養(yǎng)肝腎,疏肝清熱,宜選用何方為先:
A. 青蒿鱉甲湯 B. 滋水清肝飲 C. 一貫煎 D. 丹梔逍遙散 E. 知柏地黃丸
二、B型題: 每一道考題下面都有A、B、C、D、E 5個備選答案,如果該題只與答案A有關請將A寫在答題紙上,以次類推,每個答案可以選擇一次或者一次以上
A. 生之本 B. 氣之本 C. 罷極之本 D. 封藏之本 E. 倉稟之本
75. 心為:
76. 肝為:
A. 肝經(jīng) B. 腎經(jīng) C. 脾經(jīng) D. 心經(jīng) E. 肺經(jīng)
77. 連舌本,散舌下的經(jīng)脈是
78. 到達顛頂?shù)慕?jīng)脈是:
A. 濕熱火毒內(nèi)蘊,氣血淤滯 B. 氣血虛而寒痰凝滯 C. 濕郁汗出不徹
D. 風熱之毒阻于肺衛(wèi)二經(jīng),濕熱熏蒸皮膚而發(fā) E. 溫病邪入營血
79. 白锫的病機是:
80. 陽斑的病機是:
A. 邪氣入經(jīng) B. 邪氣入絡 C. 邪入臟腑 D. 邪犯皮毛 E. 邪入關節(jié)
81.小兒食指脈絡顯于氣關為:
82. 小兒食指脈絡顯于命關為:
A. 寒濕困脾 B. 脾胃氣虛 C. 食滯胃脘 D. 胃寒 E. 中氣下陷
83. 胃脘水聲漉漉,口泛清水屬于
84. 小便渾濁如米泔屬于
A. 實熱積滯,燥屎堅結 B. 脘腹冷痛,大便秘結 C. 腹大水腫,二便不通
D. 津枯血少,腸燥便秘 E. 蟲積腹痛,大便秘結
85. 大黃配附子干姜可用于:
86. 甘遂配牽牛子可用于:
A. 既能寧神益智,又能補脾益肺 B. 既能寧心安神,又能止瀉止汗
C. 既能寧心安神,又能祛痰開竅 D. 既能寧心安神,又能健脾利水
E. 既能定驚安神,又能利尿通淋
相關推薦:名師指點:考研中醫(yī)綜合統(tǒng)考復習四步驟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