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 3 頁:分析題 |
三、分析題:
34題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判斷的改變,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判斷的改變,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變化的實際。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進入新時代,我國已經在總體上解決了十幾億人民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xiàn)了小康,不久將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已經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現(xiàn)在面對的新問題,是人民需要質量更高、更安全、科技含量更高、更個性化的優(yōu)質消費品,但供給不充分,這方面的需求還得不到充分滿足。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我們要在繼續(xù)推動發(fā)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fā)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 ↑h的十九大報告論述了堅持新發(fā)展理念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發(fā)展思想。堅持新發(fā)展理念就是堅持發(fā)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fā)展必須是科學發(fā)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摘自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1)如何理解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5分) (2)根據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原理。說明為什么發(fā)展是解決國家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5分)
參考答案:
(1)在矛盾群中存在著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矛盾體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性作用;次要矛盾在矛盾體系中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fā)展不起決定性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在解決問題時,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時還要統(tǒng)籌兼顧,恰當?shù)奶幚泶我,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
因為主要矛盾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所以“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2)在矛盾群中存在著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處于支配地位,發(fā)揮主導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guī)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處于被支配地位、分化從屬作用的方面,所以我們看問題時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
在我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發(fā)展問題是我們的主要方面,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35題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在深入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取得的重大成果。進入新時代,要在各種艱難險阻面前堅定不移實現(xiàn)偉大夢想,要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要在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勝利,就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黨和國家未來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鞍藗明確”的基本內容、“十四條堅持”的基本方略,構成了系統(tǒng)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新修訂的黨章,上升為全黨統(tǒng)一意志,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是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是黨的十九大的一個歷史性貢獻! ≌幾匀嗣窬W(2017年10月24日、11月3日、11月6日)、新華網(2017年10月24日、11月17日) (1)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5分) (2)為什么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5分)
參考答案: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對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需要與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新變化的新特點、深刻理解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有機結合起來。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到更高層級的歷史方位上,我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對的最大國情是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最關鍵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進入新時代要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目標前進。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fā)展。
36題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即從一八四○年的鴉片戰(zhàn)爭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的前夜,共計七十多年中,中國人沒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國主義。舊的頑固的封建主義的思想武器打了敗仗了,抵不住,宣告破產了。不得已,中國人被迫從帝國主義的老家即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武器庫中學來了進化論、天賦人權論和資產階級共和國等項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組織過政黨,舉行過革命,以為可以外御列強,內建民國。但是這些東西也和封建主義的思想武器一樣,軟弱得很,又是抵不住,敗下陣來,宣告破產了! ∫话倌昵埃赂锩宦暸陧懀o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國社會的劇烈運動中,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tǒng)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斗爭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材料二: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說起當時情形。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說,毛澤東同志稱這里是中國共產黨的“產床”,這個比喻很形象,我看這里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時,習近平說,在浙江工作期間,我曾經把“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大禮弘揚“紅船精神”。參觀結束時,習近平指出,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zhí)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習近平同志強調,“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96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同時,事業(yè)發(fā)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幾浴度嗣袢請蟆2017年11月1日 (1)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是應運而生?(4分) (2)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由“簡”而“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6分)
參考答案:
(1)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成為兩大重要歷史任務。包括農民階級、地主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都為了國家出路進行了早期的探索,由于階級局限而失敗。歷史證明,農民階級、地主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都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19年五四運動,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共產黨。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就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就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就有了正確的方向和奮斗目標。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就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tǒng)治,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開創(chuàng)、堅持、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辟了光明前景。
37題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2017年11月17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請老人坐在自己身邊的暖心舉動,感動了全國人民,同時也讓大家記住了這位93歲高齡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1937年,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黃旭華隨同學在向內地轉移途中,看到無數(shù)城市在日軍的轟炸下華為了廢墟,年少的黃旭華默默思考:國家太弱就會任人欺凌、宰割!我......... 放棄國外優(yōu)越的生活科研條件,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母校。回國7年多,他作為國家多個技術攻關項目的首席專家,帶領科技團隊只爭朝夕、頑強拼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他秉承“國家的需要就是最高需要”的人生信條,為實現(xiàn)科技強國夢想殫精竭慮...... 黃大年的一生從“物探操作員”到“地球物理學家”,變的是稱呼,不變的是他對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 ≌幾浴度嗣袢請蟆(2017年7月13日)、《光明日報》(2017年7月24日) (1)為什么說青年時期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能夠為人的一生提供“無窮的力量”?(6分) (2)青年如何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4分)
參考答案:
(1)理想與信念是如影隨形,相互依存的。理想是信念的根據和前提,信念則是理想實現(xiàn)的重要保障。理想信念的作用與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指引奮斗目標。理想信念對人生歷程起著導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定向器。材料中的黃旭華、黃大年等人物青年時期即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
第二,提供前進動力。有了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就會以驚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業(yè)、創(chuàng)造奇跡。材料中黃旭華、黃大年等人物正是在正確的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對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
第三,提高精神境界。理想信念一方面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統(tǒng)一起來,另一方面又引導著人們不斷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塑造高尚的人格。材料中黃旭華、黃大年等人物的成功離不開個人高尚的人格。
因此,青年時代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能夠為人的一生提供“無窮的力量”。
(2)材料通過對黃大年等人物事跡的闡釋,使我們知道青年學生只有把實現(xiàn)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腳踏實地的奮斗上,才能放飛青春夢想,實現(xiàn)人生理想。
第一,立志高遠。志向高遠,就是要放開眼界,不滿足現(xiàn)狀也不屈服于一時一地的困難與挫折,更不斤斤計較個人私利的多少與得失。
第二,立志做大事。青年學生應該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在為實現(xiàn)社會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xiàn)個人理想。
第三,立志須躬行。崇高理想的實現(xiàn)需要一點一滴地奮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遙遠的,但起點就在腳下,在一切平凡的崗位上,在扎扎實實地學習和工作中。
第四,偉大出自平凡。祖國的富強、民族的繁榮、人民的幸福,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盡其才、奮其志。
38題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qū)熱點問題此起披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持續(xù)蔓延,世界面臨的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一些人把世界亂象歸咎于經濟全球化,以致民粹主義、孤立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等逆經濟全球化思潮涌動。曾經的經濟全球化“推手”美國,不僅反對多邊貿易體系,而且主張以“美國主義”替代“全球主義”;曾經的區(qū)域一體化“標桿”歐盟,不僅遭遇了英國“硬脫歐”,而且其他幾個老牌發(fā)達國家也持續(xù)上演“投票箱大戲”,民粹主義、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情緒甚囂塵上……經濟全球化逆流涌動、橫生波折,一時間陷入困境。 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聯(lián)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方向一致,有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更加平衡、包容、和諧發(fā)展,對于通過國際合作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挑戰(zhàn)具有重大意義! ≌幾浴读暯秸勚螄碚返诙、《人民日報》(2017年) (1)為何要引導經濟全球化釋放出更多“正面效應”? (2)如何理解“‘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參考答案:
(1)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趨勢。科技革命和生產力的發(fā)展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全球化使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yōu)化組合和資源優(yōu)化配置,從而促進經濟全球化迅速發(fā)展。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推動全球生產力大力發(fā)展、加速世界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來一些負面影響,增多了各國和全球共同面臨的社會經濟問題,加劇了國際競爭,增加了國際風險。英國脫歐、特朗普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導致世界經濟總體上仍十分嚴峻復雜,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wěn)定性和不確定性上升,增長放緩,各類風險明顯增多。應對危機,各國應本著責任與風險共擔的精神,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國際經濟新秩序向公平合理的方向發(fā)展,構建互惠共贏的多邊經濟體制,以利于各國共同發(fā)展。我們需要的是世界各國平等、互惠、共贏、共存的經濟全球化。即引導經濟全球化
釋放出更多“正面效應”。
(2)“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耙粠б宦贰苯ㄔO不是要替代現(xiàn)有地區(qū)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xiàn)發(fā)展戰(zhàn)略相互對接、優(yōu)勢互補。目前,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達了積極態(tài)度。“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qū)國家?guī)韺崒嵲谠诘睦妗?/P>
2018考研政治考試結果已經成定局,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準備之后的科目,努力把已有的結果創(chuàng)造最大價值,不辜負自己一年的努力。
相關推薦:
2018年考研答案 ※ 2018年考研真題 ※ 考研萬題庫估分
· | 2022考研復試聯(lián)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