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一、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二、多項選擇題 |
第 5 頁:三、分析題 |
9.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最終目的,是要瓜分中國、滅亡中國。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這集中表現在( )。
A.競相租借港灣和劃分勢力范圍
B.外國資本在中國近代工業(yè)中爭奪壟斷地位
C.設立完全由外國人直接控制和統治的租界
D.從侵占中國周邊鄰國發(fā)展道蠶食中國邊疆地區(qū)
【答案】A
【解析】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大大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領土的野心,并激化了列強爭奪中國的矛盾。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后,德、俄、英、法、日等國于1989年至1899年競相租借港灣和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是A。B選項錯誤。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外國資本在中國近代工業(yè)中爭奪壟斷地位,C選項錯誤,設立完全由外國人直接控制和統治的租界發(fā)生在辛丑條約之后。辛丑條約允許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D選項錯誤,19世紀70志80年代,帝國主義列強侵占中國周邊領國,中國陷入邊疆危機。下載考研萬題庫 觀看逐題權威視頻解析
【估分】下載考研萬題庫 在線估分
10.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戰(zhàn)敗,1918年12月,陳獨秀在《每周評論》中說,大戰(zhàn)結果四“公理戰(zhàn)勝強權”,并把美國總統威爾遜稱作是“現在世界上第一個好人”,然而,陳獨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評論》中的一篇文章又寫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爾遜總統十四條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導致陳獨秀的認識發(fā)生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國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B.日本對德國宣戰(zhàn),出兵山東
C.蘇俄宣布廢除以前同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
D.美國不愿放棄在華種種特權
【答案】A
【解析】1919年上半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中國政府提出的正義要求遭到拒絕。同時,會議不顧中國代表的抗議,規(guī)定德國應該將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五四運動由此爆發(fā)。答案是A選項。B選項錯誤。1914年,日本對德國宣戰(zhàn),出兵山東。C選項錯誤,蘇俄在十月革命后,于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9月27日兩次發(fā)表宣言,宣布廢除沙皇俄國與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放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蘇俄宣布廢除以前同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D選項錯誤,******政府成立后,美國不愿放棄在華種種特權。下載考研萬題庫 觀看逐題權威視頻解析
【估分】下載考研萬題庫 在線估分
11.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理論成果,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在土地革命和解放戰(zhàn)爭后期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得到了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其標志是( )。
A.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科學概論
B.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系統闡釋
C.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完整論述
D.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論的系統提出
【答案】B
【解析】A選項錯誤,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通過調查研究,深刻論證了中國社會各階級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成功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毛澤東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黨內一度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進行了斗爭,在理論上闡述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這標志著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遵義會議以后,毛澤東在理論上系統地總結了中國革命特別是抗日戰(zhàn)爭的實踐經驗,逐步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哲學思想、軍事思想、統一戰(zhàn)線思想和黨的建設思想,科學地闡述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精辟地論證了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政策和策略,標志著毛澤東思想走向成熟。所以答案是B選項。C和D錯誤,是毛澤東思想繼續(xù)發(fā)展。解放戰(zhàn)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進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社會主義改造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第二次結合”,并對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進行了艱辛的探索。下載考研萬題庫 觀看逐題權威視頻解析
【估分】下載考研萬題庫 在線估分
12.1947年6月底,根據中共中央的決策和部署,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實施中央突破,千里躍進大別山;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zhàn)軍主力為東路,挺進蘇魯豫皖地區(qū);陳康、謝富治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一部為西路,挺進豫西,三路大軍相互策應,機動殲敵,迫使******軍處于被動地位,這表明( )。
A.人民解放軍在數量上已經超過******軍隊
B.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由此展開
C.人民解放軍同******軍隊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時機已經成熟
D.人民解放戰(zhàn)爭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
【答案】B
【解析】A選項錯誤,1949年三大戰(zhàn)役結束后人民解放軍在數量上已經超過******軍隊。
C選項錯誤,1948年秋,毛澤東同志從人口到兵力和解放區(qū)面積對比后,認為人民解放軍同******軍隊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時機已經成熟。D選項錯誤。人民解放戰(zhàn)爭從防御直接轉為進攻,無戰(zhàn)略相持階段。B選項正確。從1946年6月到1947年7月,戰(zhàn)爭形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人民解放軍兵力和裝備都有所改善。三路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相互策應,機動殲敵,迫使******處于被動地位。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由此揭開。下載考研萬題庫 觀看逐題權威視頻解析
【估分】下載考研萬題庫 在線估分
13.信念是認識、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的堅定不移并身體力行的心理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信念是人們追求理想目標的強大動力,決定事業(yè)的成敗。信念有不同的層次和類型,其中( )。
A.高層次的信念決定低層次的信念
B.低層次的信念代表了一個人基本信仰
C.相同社會環(huán)境中生活的人們的信念始終一致
D.各種信念沒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
【答案】A
【解析】信念有不同的內涵,也有不同的層次。高層次的信念決定著低層次的信念,低層次的信念服從于高層次的信念,因此A選項正確,;由于最高層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統攝力,因而它就代表了一個人的基本社會信仰,因此B選項錯誤;面對信念的多樣性,一方面要承認這是正常現象,不宜強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會中,人們各自的信念也有共通之處,從而形成社會的共同理想,因此C選項錯誤;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現形式,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學的信仰之分,因此D選項錯誤。下載考研萬題庫 觀看逐題權威視頻解析
【估分】下載考研萬題庫 在線估分
1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們確定和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基本遵循。人生價值評價主要是看一個人的人生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的客觀規(guī)律,其評價的根本尺度是( )。
A.歷史標準
B.政治標準
C.經濟標準
D.文化標準
【答案】A
【解析】人生價值評價的根本尺度,是看一個人的人生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是否通過實踐促進了歷史的進步。所以這是一個歷史標準。因此A選項正確,其他選項均不符合題意。下載考研萬題庫 觀看逐題權威視頻解析
【估分】下載考研萬題庫 在線估分
15.自2016年5月20日臺灣地區(qū)新領導人就職以來,兩岸制度化溝通和協調中斷。其根本原因在于( )。
A.臺灣在美國測試新的導彈防御系統
B.臺灣當局減少了赴臺旅游大陸游客的配額
C.美國高規(guī)格“禮遇”臺灣當局領導人過境
D.臺灣當局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
【答案】D
【解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負責人5月20日就當前兩岸關系發(fā)表談話:國臺辦與臺灣陸委會的聯系溝通機制和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的協商談判機制,均建立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之上。只有確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兩岸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續(xù)。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沒有任何力量能把我們分開。我們將進一步擴大兩岸同胞交流往來,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fā)展,增進同胞福祉和親情,共同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故正確答案為D。下載考研萬題庫 觀看逐題權威視頻解析
【估分】下載考研萬題庫 在線估分
16.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中東經歷了長期和頻繁的戰(zhàn)爭與沖突,是世界最動蕩的地區(qū),被稱為“火藥庫”。2016年11月29日,聯合國舉行“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紀念大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電,表示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愿同國際社會一道,為早日實現中東全面、公正、和平作出不懈努力。中東問題的核心是( )。
A.巴勒斯坦問題
B.教派沖突問題
C.恐怖主義問題
D.伊朗核問題
【答案】A
【解析】中東問題主要是指阿以矛盾,核心是巴勒斯坦問題。造成中東地區(qū)長期動蕩不穩(wěn)的原因主要有:(1)大國勢力及地區(qū)強國勢力之間的相互爭斗是導致中東安全形勢及一些中東國家政局長期動蕩的外部原因。(2)中東地區(qū)國家間及國家內部民族、宗教和教派矛盾錯綜復雜,是造成中東地區(qū)動亂的內部原因。中東地區(qū)的民族矛盾錯綜復雜,長期影響地區(qū)的穩(wěn)定。歷史上,猶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長期對立。盡管以色列與埃及和約旦分別達成了和平協議,但敘以和黎以間尚未結束戰(zhàn)爭狀態(tài)。由于巴以和談停滯不前,中東和平進程步履艱難。因此,巴勒斯坦問題長期得不到公正解決是中東動亂的根源所在。(3)中東地區(qū)的教派沖突一直是影響中東地區(qū)安全與穩(wěn)定以及政局動蕩的又一個重要因素。故正確答案為A。下載考研萬題庫 觀看逐題權威視頻解析
【估分】下載考研萬題庫 在線估分
相關推薦:
2017年考研答案 ※ 2017年考研真題 ※ 考研題庫估分【手機題庫下載】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