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又稱柳七,后世稱柳屯田。
○多寫羈旅行役、離愁別緒的都市繁華,在詞的題材上有新的開拓。柳永精通音律,善于鋪敘,在藝術(shù)格調(diào)上可分兩類:一是抒寫自己懷抱的雅詞,一是為樂工歌會寫的俗詞。俗詞詞句清新,表現(xiàn)大膽,然俗而不鄙;雅詞音律諧婉,森秀幽淡,然雅而不澀,故能雅俗共賞。
○上片寫都門分手時凄涼冷落的清秋景色和難分難舍的離別場面,下片寫分別之后意興蕭索的心境和千種風(fēng)情無處訴說的感傷,透露出身世窮愁之感。
○點染、鋪敘:“念去去”是點,點明這次分別是去而又去,遠而又遠!扒Ю餆煵ā薄ⅰ澳红\沉沉”、楚天空闊三種景物加以渲染,襯托出“去去”的水遠山遙和離情的深沉凝重。“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是點,然后用“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三個具體形象來構(gòu)成一種傷秋傷別的情感。點染、鋪敘交納使用,從而化虛為實。
八聲甘州
○柳永,這是一乎寫羈旅漂泊感慨的詞作。
○上片通過暮雨后凄涼蕭條的秋景描寫,透露出才人志士那種生命短暫、事業(yè)落空的悲哀,把秋士易感的悲慨和自然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下片抒寫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更反襯出上片所寫的羈旅漂泊生命落實空之感。
○善用領(lǐng)字引調(diào)帶筆,增強作品的層次感和音樂感。開篇用“對”領(lǐng)起詞人在傍晚時分的登高望遠,展現(xiàn)出一派闊大而又凄冷的清秋景象。接著又用“漸”領(lǐng)起,使人覺得秋天更加遲暮!笆翘帯,表示無所不在。通過三處領(lǐng)字,把大自然從茂盛到凋敗的過程一層層地寫出來,使人感受到詞人悲秋悉緒由弱到強的變化過程。
望海潮
○柳永,贈獻之作。
○如何鋪寫:上片勾畫錢塘的“形勝”與“繁華”。寫法上由概括到具體,逐次展開一幅“清明上河圖”似的畫卷。下片側(cè)重描繪西湖的美景與景中的游人。這里有桂子、荷花的香與色,有羌管、菱歌的聲與韻,有釣叟、蓮?fù)薜逆遗c樂,是一幅醉翁與民同樂、美景與人相諧的圖畫。
○《望海潮》是柳永的首創(chuàng),詞牌與詞的內(nèi)容、詞的音調(diào)和諧統(tǒng)一。上片寫形勝之地和錢塘潮的壯觀,,“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有氣勢的語言,詞句短小,音調(diào)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來。而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時,文字優(yōu)美,詞句變長,節(jié)奏平和舒緩,體現(xiàn)了柳詞“音律諧婉,語音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的特點。
六國
○蘇洵,字明允,北宋散文學(xué),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長于策論,文筆縱橫雄奇,有《嘉佑集》傳世。
○思想價值:表現(xiàn)看是論六國滅亡之由,實則以古喻今,借論史而評擊朝政,告誡北宋統(tǒng)治者:如步六國后塵,必蹈六國覆轍。表現(xiàn)了作者的政治卓見和勇氣,也表明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guān)注,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作為一篇史論文章,謀篇布局極具匠心:先是開門見山,點明主旨!氨自谫T秦”,片言居要。然后針對六國不同情形,分別從“賂秦而力虧”、“不賂秦以賂者喪”兩方面加以論證,繼而為六國謀劃,提出強國之策,最后向宋朝廷發(fā)出語重心長的告誡,與開頭呼應(yīng),表明了文章主旨所在。文章論證有理有據(jù),論述有反有正,抒情有抑有揚,用筆有起有伏。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