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鋼筋工同行新手應用《平法》時常發(fā)懵,暈頭轉向,不得要領。本人從另一視角提取分類內(nèi)容加以淺釋,以幫助大家深入理解使用《平法》。
因水平所限,必然有不當之處,希望同道加以補充或指正。
鋼筋的錨固長度
為此構件中的縱筋伸入彼構件內(nèi)的長度,以彼構件的完整邊線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礎中;墻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錨固長度”應成為鋼筋工的第一概念。
錨固長度是圖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圖集中均有列表。
錨固長度在101-1.3.4圖集中總分兩種:非抗震與抗震,內(nèi)容是不同的。
選擇錨固長度的前提條件是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抗震等級,然后參照鋼筋種類決定。
在任何情況下,錨固長度不得小于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12d;非框架梁包括:簡支梁;連系梁;樓梯梁;過梁;雨蓬陽臺梁;但不包括圈梁懸挑梁和基礎梁,圈梁懸挑梁和基礎梁另有規(guī)定。
當邊柱內(nèi)側柱筋頂部和中柱柱筋頂部的直錨長度小于錨固長度時,可向內(nèi)或向外側彎12d直角鉤。
當柱墻插筋的豎直錨固長度小于規(guī)定值時,需按照101-3圖集32頁右下角的表或45頁右上角的表加彎直角鉤。
框架梁上下縱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梁上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0.4laE
加15d直角鉤。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是以錨固長度為先決條件,再根據(jù)縱向鋼筋搭接接頭的面積百分率給出3個修正系數(shù)來計算。
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小于300mm。
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是兩個概念,不可混為一談,各類構件各有具體要求。
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前提條件是混凝土結構的環(huán)境類別。
保護層厚度在圖紙的結構說明頁中均有詳細規(guī)定。
一般情況下,無墊層基礎是70mm;有墊層基礎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圖紙中均有具體規(guī)定。
保護層問題
通常,鋼筋工在綁扎大梁時,在梁下部縱筋之下,必須要墊好保護層,合理的保護層材料是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用大塊石子墊也是常有的事,上級允許時,可用25mm的鋼筋頭垂直墊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鋼筋頭斜著墊在大梁的箍筋下面。
圈梁的保護層,一般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因為木工在支模時在圈梁鋼筋上行走,事先墊了保護層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的保護層是最不容易保證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規(guī)程,鋼筋工應當事先把板的鋼筋保護層用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墊好,但是,各個工地不一定都是規(guī)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個工種的人員都在已經(jīng)綁扎好的鋼筋上踩踏,這時,鋼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給墊保護層,因為保護層墊起之后,更容易使綁扎好的鋼筋網(wǎng)被踩得亂七八糟,不好修正,這時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才對。
架立筋
以前的架立筋與現(xiàn)在的架立筋,其意義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
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縱筋,現(xiàn)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間連接負彎矩筋的連接筋,在復合箍筋的內(nèi)上角處,其非抗震搭接長度為150mm。
主筋
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縱筋,板的下部縱筋,柱的立筋,樓梯板的下部縱筋,主筋的名稱已經(jīng)過時,內(nèi)容已經(jīng)變得含糊不清,今已減少了這樣的稱呼。
彎起筋
自從推廣《平法》以來,彎起筋已經(jīng)很少采用,但在個別的設計中依然可見,其要點是彎起角度,斜長的計算和減延伸率。
腰筋
腰筋包括兩種,構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點是作用不一樣,構造腰筋用G打頭,抗扭腰筋用N打頭,構造腰筋的錨固長度為15d,抗扭腰筋的錨固長度與下部縱筋相同。
腰筋位置的計算,是以該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縱筋之間均分間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縱筋之間來分或按梁高來分。
負彎矩筋
一般框架梁端部負彎矩筋的錨固長度為:0.4laE加15d直角鉤。
負彎矩筋位于第一排的取1/3凈跨度ln,位于第二排的取1/4凈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兩個跨度值之大的應用,這是理解負彎矩筋的關鍵點。
梁下部縱筋
框架梁下部縱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鋼筋作用的重點,其錨固長度是0.4laE加15d直角鉤,
非框架梁的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是12d,滿足12d可不做彎鉤。
相關推薦:特別推薦之:造價師考試復習資料計價控制題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造價師欄目
造價工程師課程輔導方案 | 精講班 | 沖刺班 | 報名 | ||||
主講 | 課時 | 試聽 | 主講 | 課時 | 試聽 | ||
《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土建)》 | 劉玉明 王雙增 |
每科 40課時 視頻 |
試 聽 | 王雙增 | 每科 20課時 視頻 |
試 聽 | ![]() |
《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安裝)》 | 趙斌 | 試 聽 | 趙斌 | 試 聽 | ![]() | ||
《工程造價管理基礎理論與相關法規(guī)》 | 夏立明 | 試 聽 | 夏立明 | 試 聽 | ![]() | ||
《工程造價的計價與控制》 |
嚴玲 | 試 聽 | 嚴玲 | 試 聽 | ![]() | ||
《工程造價案例分析》 |
齊寶庫 王雙增 |
試 聽 | 王雙增 | 試 聽 | ![]()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