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強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
考生在復習時,首先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分析案例試題的能力,特別是當案例試題的背景材料篇幅較長、要求解答的問題較多時,要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迅速讀懂題意,弄清試題的背景條件與問題、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其次是對計算題的運算能力!栋咐治觥房荚嚨挠嬎泐}數(shù)量較多,以前許多考生都因運算速度慢而沒能答完所有的試題;再有就是文字表達能力,要學會用既較少又精煉的文字準確回答問題。
4、注意新出臺的政策法規(guī)對考試內容的影響
去年,建設部頒布了《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gb50500-2003)。為使該規(guī)范能夠在全國得到迅速實施,工程量清單及其報價的編制必然是今年考試的內容之一。財政部、建設部又于去年底頒布了建標[2003]206號文件《關于印發(fā)〈建筑安裝工程費用項目組成〉的通知》。該文件對建筑安裝工程費用項目組成內容作了較大的調整。但是,各科考前培訓教材均沒能及時做出相應的修改,而今年考試很有可能涉及這些內容。考生在復習時要查閱一下該文件。
三、考試中應注意的問題
為了取得較理想的考試成績,考生也應該注意把握好如下幾點應試要領與技巧。
1、處理好復習的重點與難點
前述《案例分析》的復習要點是根據(jù)貴州學習網(wǎng)綱和教材歸納的重點內容。每位考生都應該系統(tǒng)復習、全面把握。從每次的《案例分析》考試命題來看這些要點的大部分內容都要涉及到。受考生所學專業(yè)和工作業(yè)務范圍的影響,《案例分析》的難點是因人而異的。需要提醒每位考生的是,對于重點中的難點是不應該放棄的,要把《案例分析》教材中出現(xiàn)的相關典型案件弄懂,但對于個別知識難點和有些習題集上的難點問題,在復習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放棄。
2、加強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
考生在復習時,首先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分析案例試題的能力,特別是當案例試題的背景材料篇幅較長、要求解答的問題較多時,要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迅速讀懂題意,弄清試題的背景條件與問題、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其次是對計算題的運算能力!栋咐治觥房荚嚨挠嬎泐}數(shù)量較多,以前許多考生都因運算速度慢而沒能答完所有的試題;再有就是文字表達能力,要學會用既較少又精煉的文字準確回答問題。
3、注意新出臺的政策法規(guī)對考試內容的影響
去年,建設部頒布了《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gb50500-2003)。為使該規(guī)范能夠在全國得到迅速實施,工程量清單及其報價的編制必然是今年考試的內容之一。財政部、建設部又于去年底頒布了建標[2003]206號文件《關于印發(fā)〈建筑安裝工程費用項目組成〉的通知》。該文件對建筑安裝工程費用項目組成內容作了較大的調整。但是,各科考前培訓教材均沒能及時做出相應的修改,而今年考試很有可能涉及這些內容?忌趶土晻r要查閱一下該文件。
為了取得較理想的考試成績,考生也應該注意把握好如下幾點應試要領與技 巧。
1、仔細審題、弄清題意是解答案例試題的前提
解答案例試題時,首先要仔細讀題,充分領會題意。一般來說,背景材料中的條件都是按要求解答的問題先后順序給出的。而試題中要求解答的若干問題一般是按照依次遞進的關系提出的,如果背景材料較長,可以先看問題,再根據(jù)問題尋找其解答的條件。
2、回答問題要簡練、規(guī)范
在求解案例試題的問題時,要綜合運用前三科的基本知識和《案例分析》教材中講述的解題方法以及實際工作經(jīng)驗,分層次、分步驟、簡練、規(guī)范地解答。對于計算題的解答應根據(jù)題意要求列出計算式,計算過程和結果的小數(shù)位數(shù)取舍要符合規(guī)定。其它題型的解答要緊扣題意,盡量采用教材中的論點和表述方式,以回答要點為主,一般不宜較多展開。
3、選擇恰當?shù)拇痤}順序,合理利用考試時間
《案例分析》試卷一般為六道試題。而每道試題的難易程度是有差異的?忌诳紙錾系玫皆嚲砗,應大體上瀏覽一下整個試卷,對六道試題的難易程度(包括解答難易程度和得分難易程度) 做一下排序,選擇一個從易到難、恰當?shù)拇痤}順序。利用有限的考試時間(《案例分析》考試時間為4小時)在卷面上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已掌握和具備的知識和能力。還需提醒考生的是,有的試題 可能從總體上看確實難度較大,但是其中的個別問題可能又比較簡單,因此,對自己認為很難的試題也不要輕易的把整道題放棄,要盡可能多地答題.
相關推薦:2008年造價師考試《案例分析》臨考復習建議
2008年造價師考試《案例分析》易錯知識點提醒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