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安全疏散
15.4.1物流建筑的安全疏散應按其使用功能分別執(zhí)行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中有關廠房和倉庫疏散的規(guī)定。當丙2類作業(yè)型物流建筑層高超過6m,且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時,其任一點至安全出口的最大疏散距離不應超過規(guī)定值的1.25倍。分揀、輸送設備的布置應滿足人員疏散通行要求。
說明: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的規(guī)定:丙類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單層和多層廠房的最大疏散距離分別為80m、60m,大型的作業(yè)型物流建筑,由于體量大,其疏散距離難以滿足該規(guī)定。由于作業(yè)型物流建筑不同于工廠的生產車間,沒有產品制造過程,火災危險性較同類生產廠房低;其人員荷載較學校、商業(yè)等民用建筑小,且均為內部員工,疏散速度快,因此借鑒了上述規(guī)范對民用建筑內設自噴設備時,疏散距離可以增加25%的規(guī)定,對丙2類作業(yè)型物流建筑內,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時,其安全疏散距離增加了25%。
層高超過6m以上,發(fā)生火災后有容納聚集煙氣的空間,且建筑內設有排煙設施,在煙氣層下降到2m以下的時間內(一般在15min左右),人員有較為充裕的時間疏散到室外,考慮報警時間2min~5min和準備撤離時間lmin~3min,最大距離75m~l00m,按照1.0m/s的速度,人員可以在l0min內逃生。
15.4.2對于一級、二級耐火等級的作業(yè)型物流建筑,當受到用地和工藝布置限制,疏散距離難以滿足規(guī)定時,可采用疏散通道進行疏散。疏散通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可設置在樓地面或建筑上部空間;當設在建筑上部時,應采取封閉形式,其承重構件和圍護材料應為不燃材料,且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5h;
2由建筑內任一點至疏散通道的人口水平距離不應大于25m,由疏散通道任一點至安全出口的水平距離不超過本規(guī)范第15.4.1條的規(guī)定;
3疏散通道內應設自動噴水滅火設施。
說明:作業(yè)型物流建筑具有體量大、空間高的特點,給員工疏散帶來困難。美國聯邦快遞在本土的作業(yè)廠房采用設在廠房上部的疏散通道進行疏散,從員工任一作業(yè)點到通向疏散通道的豎向梯不超過25m,疏散通道為封閉的形式,解決員工從樓地面向室外大門疏散需要繞行房間設備、距離過遠的問題。
15.4.3物流建筑的疏散門應為平開門,不應采用提升門、卷簾門、推拉門。
說明:在卷簾門上設置的平開小門,因為有門檻和開啟的不可靠性,不得作為人員疏散門。
15.5滅火救援
15.5.1建筑面積大于1500㎡且高度大于24m的單層高架倉庫應靠外墻布置,并應有周邊長度的1/4作為消防救援面,消防救援面應設消防救援窗口以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該范圍內不應布置進深大于4m的裙房,并應設置消防救援場地。消防救援窗口處宜設救援平臺,救援窗口之間的豎向距離不宜大于Sm。消防救援窗口的設置、救援平臺的尺寸及水平問距應分別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及本規(guī)范第15.5.3條的規(guī)定。
說明:物流建筑內的高架倉庫,因作業(yè)流程需要,主要有以下幾種布置方式:一種將高架倉庫布置在不靠外墻的位置,在其周圍布置進/出貨、理貨、分揀、配貨等作業(yè)區(qū);一種將與巷道垂直的短邊布置在靠外墻處,還有一些將高架倉庫靠外墻布置。
對于高度超過24m的單層高架倉庫,由于其火災負荷大,且因其高度超過24m,滅火比較困難,因此本規(guī)范規(guī)定建筑面積大于1500㎡且高度大于24m單層高架倉庫應靠外墻布置,并設消防救援場地,在外墻上設置救援窗口和救援平臺,為消防人員滅火提供有利條件。
高架倉庫的特點是人員很少甚至無人,而且室內一般設極早期煙霧探測和自動噴水滅火設施?紤]消防設施及工藝流程需要,本規(guī)范規(guī)定:建筑面積大于1500㎡旦高度大于24m單層高架倉庫,應留出周邊長度的1/4作為消防救援面。
當留出1/4周長有困難時,消防隊員可根據情況上到裙房的屋面,利用高架倉庫外墻上設置的救援窗口和救援平臺進行滅火,裙房屋面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
消防救援窗口應正對貨架通道設置,所以救援場地可不連續(xù)布置。
15.5.2物流建筑的外墻上應設置滅火救援窗口或室外樓梯,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的規(guī)定。
15.5.3除存儲型冷鏈物流建筑外,大型、超大型丙類存儲型物流建筑的二層及以上各層應沿建筑長邊設置滅火救援平臺,平臺的長度和寬度分別不應小于3m和1.5m,平臺之間的水平間距不應大于40m,平臺宜與室內樓面連通,并應設置消防救援窗口或乙級防火門。
說明:在外墻設救援平臺的目的是增加室內人員的逃生通道,人員可以在該平臺等待消防人員救援。
15.5.4對于車輛進人物流建筑各樓層作業(yè)的運輸車輛引道,其寬度、坡度、轉彎半徑應滿足消防車通行的要求。
15.6消防給水
15.6.1當存儲型物流建筑凈空高度超過設置早期抑制快速響應噴頭的控制高度時,宜采用固定消防炮滅火系統(tǒng)。
15.6.2物流建筑的一個防火分區(qū)內有2個及2個以上不同危險等級區(qū)域時,較高危險等級區(qū)域建筑頂部的噴淋保護應向外延伸4.6m。
說明:在作業(yè)型物流建筑中,有時候需要局部存儲貨物,如設置防火分隔,會對生產、操作帶來不便。由于其所占面積相對較小,如全部區(qū)域按其級別設置防火設施,增加投資較多。采用噴淋保護向外延伸措施,可有效防止不同場所之間火災蔓延,又避免帶來上述的不便。
本條參照美國FMGlobal標準FMDS0809第2.3.3.5條制定:
“2.3.3.5Extendthehydraulicdesignforstorage,occupanciesatleast15ft(4.5m)beyondalledgesofthestorageortoawall,wheneverthereismixeduseoccupancy.Whenevertwoadjacentstorageoccupanciesareprotecteddifferently,extendthedesignforthehigherhazard15ft(4.5m)intothelowerhazardarea,ratherthanvice-versa.”(當一個建筑空間包含不同使用功能的區(qū)域時,存儲區(qū)的噴淋保護區(qū)域應至少向存貨區(qū)邊緣外延伸4.5m,或者延伸到墻邊。當兩個相鄰的存儲區(qū)防火危險等級不相同時,按較高危險等級設計的噴淋區(qū)域向低危險等級區(qū)域延伸4.5m)。
15.6.3物流建筑的存儲區(qū)采用快速響應早期抑制噴頭保護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快速響應早期抑制噴頭應采用濕式系統(tǒng);
2在障礙物上或下安裝快速響應早期抑制噴頭時,水力計算包含的噴頭總數不宜超過14只。
說明:本條對物流建筑存儲區(qū)采用快速響應早期抑制噴頭作出規(guī)定:
1快速響應早期抑制噴頭是由美國公司研發(fā)生產的,僅適用于溫式噴水滅火系統(tǒng),不適用于干式系統(tǒng)和預作用系統(tǒng),因此,在北方寒冷地區(qū)非采暖庫房該系統(tǒng)的使用受到了限制。近年,美國針對上述寒冷地區(qū)非供暖庫房,在早期抑制滅火系統(tǒng)基礎上研發(fā)了一套系統(tǒng),稱為冷凍庫滅火系統(tǒng)(VanquishFireSprinklerSystem),并已在工程中應用。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084-2001(2005年版)第4.2.6條的條文說明中,提出可采用干式系統(tǒng)或預作用系統(tǒng)。對此,為保證系統(tǒng)的效果,建議采用冷凍庫滅火系統(tǒng)。
2現有規(guī)范中,只提到按12只噴頭計算,對有障礙物的情況沒有規(guī)定,本條針對這種情況作了補充。噴頭總數最多為14只,是參照美國FMGlobal標準FMDS0809規(guī)定的。
15.6.4儲存或裝卸可燃物品的貨棚棚頂下應安裝噴頭;寬度超過1.2m的室外挑檐下,當堆放貨物時應設置噴頭;當僅供貨物裝卸等作業(yè)使用時可不設置噴頭。噴頭宜選用快速響應噴頭。屋頂下設置的噴頭應避開屋頂排煙窗。
15.6.5大型及以下規(guī)模等級的物流建筑群可共用一套消防泵房、消防水池等設施,且消防系統(tǒng)應按最不利點設計。
15.6.6物流建筑內設置的室內消火栓箱內應設置消防軟管卷盤。
15.6.7危險品庫的消防措施,應根據儲存危險品的種類及存放形式確定。
說明:由于危險品種類繁多,應根據其貨物性質,除采用常規(guī)消火栓系統(tǒng)和配置滅火器具外,分別采用雨淋系統(tǒng)、泡沫噴淋系統(tǒng)、自動干粉滅火系統(tǒng)和氣體消防系統(tǒng)等措施。航空貨運站的危險品,外包裝要求嚴格,消防措施可根據外包裝材料、物品類別等情況綜合確定。
15.7排煙
15.7.1下列物流建筑和場所應設置排煙設施:
1任一層建筑面積大于1500㎡或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曠的丙類作業(yè)區(qū),建筑面積大于300㎡的丙類作業(yè)區(qū)的地上房間;
2占地面積大于1000㎡的丙類存儲型物流建筑;
3建筑面積大于5000㎡的丁類作業(yè)型物流建筑。
說明: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對廠房、倉庫設置排煙設施的規(guī)定制定。此條規(guī)定不包括冷庫。
15.7.2物流建筑宜采用自然排煙方式。當用自然排煙時,可開啟外窗的面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采用自動開啟方式時,作業(yè)區(qū)、存儲區(qū)的排煙面積應分別不小于排煙區(qū)建筑面積的2%、4%;
2采用于動開啟方式時,作業(yè)區(qū)、存儲區(qū)的排煙面積應分別不小于排煙區(qū)建筑面積的3%、6%;
3倉庫采用設置在頂部的易熔采光帶(窗)進行自然排煙時,采光帶(窗)應采用可熔材料制作,采光帶(窗)的面積應達到本條第1款規(guī)定的可開啟外窗面積的2.5倍。
說明:自然排煙方式可采用可開啟高側窗、設置在頂部的固定采光帶(窗)、自動排煙窗、屋面通風器或氣樓等。廠房、倉庫的排煙窗采用于動開啟方式時,考慮到打開的角度不同或無法將全部窗同時打開等原因,故要求增大排煙窗的面積。
倉庫堆放物資多,發(fā)生火災后溫度高,需要的排煙面積應增大,當倉庫采用易熔采光帶(窗)進行自然排煙時,采光帶(窗)的面積應達到本條第1款規(guī)定的可開啟外窗面積的2.5倍?扇鄄牧舷抵冈诟邷貤l件下(一般大于80°C)自行熔化并不產生溶滴的可燃材料。
15.7.3當物流建筑室內凈高度超過6m時,建筑室內凈高度每增加lm,排煙面積可減少5%,但不應小于排煙區(qū)建筑面積的1%,且存儲區(qū)的排煙面積不應小于存儲區(qū)建筑面積的1.5%。
說明:室內凈高大于6m時,該空間具有一定的儲煙能力,可減小排煙面積,但不得小于排煙區(qū)建筑面積的1%。
15.7.4當采用高側窗自然排煙時,應采用下懸外開的開啟方式,且應沿建筑物的兩條對邊均勻設置。當存儲型物流建筑采用固定采光帶時,應在屋面均勻設置,且每400㎡的建筑面積應設置一組。
15.7.5當物流建筑凈高大于6m時,可不劃分防煙分區(qū),且排煙口距最遠點的水平距離可不大于40m。
說明:排煙口距最遠點的水平距離適當放寬,主要考慮凈空較高的物流建筑蓄煙時間較長,且一般都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同時內部員工疏散時間較短。在屋面減少排煙口的設置,可以減少屋面漏雨點。
15.7.6每個防煙分區(qū)的排煙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建筑面積不大于500曠的物流建筑房間,其排煙量可按60m3/(h?㎡)計算,或設置不小于室內面積2%的排煙窗;
2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且建筑面積不大于2000時的物流建筑房間,其排煙量可按6次/h換氣計算且不應小于30000m3/h,或設置不小于室內面積2%的排煙窗。
15.7.7當物流建筑室內凈高大于12m,采用自然排煙時,宜設置自動排煙窗。自動排煙窗應設現場開啟裝置。
15.7.8消防排煙補風宜采用外墻大門和進風百葉窗自然進風方式,自動控制的大門應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聯動。當自然進風無法保證時,應采取機械補風。機械補風量不宜小于排煙量的50%。
15.7.9防煙分區(qū)可采用擋煙垂壁分隔,其高度應由計算確定,且不應小于500mm;顒訐鯚煷贡趹c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聯動。
15.8火災探測與報警
15.8.1下列物流建筑或場所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設計應符合《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116的規(guī)定:
1每座占地面積大于1000㎡的丙類存儲型建筑;
2任一層建筑面積大于1500㎡或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的丙類作業(yè)型建筑;
3存儲貴重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庫房;
4物流建筑內的搬運車輛充電間(區(qū))。
15.8.2搬運車輛充電間(區(qū))應設置氫氣探測器。
說明:在搬運車輛充電間(區(qū))充電的蓄電池為鉛酸蓄電池、鎮(zhèn)鋪蓄電池和其他堿性蓄電池,在充電或過充時會釋放少量氫氣,氫氣聚集會引起爆炸,故本條規(guī)定充電間(區(qū))應設置氫氣探測器,其報警系統(tǒng)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116的相關規(guī)定。
15.8.3物流建筑高度大于12m的室內空間、低溫場所及需要進行火災早期探測的場所,宜設置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在貨架內部的垂直方向上,每隔12m應至少設一層采樣管網。
說明:本條規(guī)定主要參考北京市地方標準《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系統(tǒng)設計、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DB11/1026-2013制定。物流建筑會有大量的大空間場所及存放鮮活物品的低溫場所,這些場所均不適用普通的點式感煙、感溫探測器,因此,當需要在上述場所設置火災探測器時,宜采用管路采樣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在溫度低于0℃的低溫場所安裝該探測器時,探測器主機應安裝在低溫場所以外。
消防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萬題庫消防工程師考試"
相關推薦:
新版《建規(guī)》不包含防排煙系統(tǒng)實施規(guī)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