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安徽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河南 | 河北 | 湖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新疆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黑龍江 | 遼寧 | 吉林 | 內(nèi)蒙古 |
山西 | 寧夏 | 青海 | 深圳 |
五、綜合分析題
1、 答案要點
灌注樁施工中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工藝與質量要求為:
(1)在樁內(nèi)安放內(nèi)徑為25~35cm的鋼質導管,水下混凝土通過導管灌入,在灌注過程中,導管在混凝土內(nèi)的深度一般不宜小于2m或大于6m;
(2)導管上設置儲料漏斗,首批混凝土的數(shù)量應滿足導管初次埋置深度(大于等于1m)和填充導管底部間隙的需要;
(3)灌入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不得早于灌注樁的全部混凝土灌注完成時間。灌注達到樁頂時應高出設計標高0.5~1.0m。
2、答案要點:
(1)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層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板組成,它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由于一年四季氣溫的變化,混凝土板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膨脹和收縮。白天氣溫高,混凝土板頂面溫度較底面為高,板的中部會隆起。夜間氣溫降低,會使板的角隅和四周翹起。然而,這些變形會受到板與基礎之間的摩阻力和粘結力以及板的自重和車輪荷載的約束,致使板內(nèi)產(chǎn)生過大的應力,造成板的斷裂或拱脹等破壞。為避免這些缺陷,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縱橫兩個方向設置許多接縫。
(2)混凝土板接縫有縱橫兩種,橫縫有縮縫、脹縫;縱縫有縮縫和施工縫;
(3)脹縫常采用平縫形式,平縫也叫真縫?p隙寬約20~25mm。如施工時氣溫較高,或脹縫間距較短,應采用低限;反之用高限。縫隙上部3~4cm深度內(nèi)澆灌填縫料,下部則設置富有彈性的嵌縫板,它可由油浸或瀝青浸制的軟木板制成。
對于交通繁重的道路,為保證混凝土板之間能有效地傳遞荷載,防止形成錯臺,應在脹縫處板厚中央設置滑動傳力桿,并設置支架或其它方法予以固定。傳力桿采用光面圓鋼筋。其長度的一半再加5cm,應涂以瀝青或加塑料套,涂瀝青端套上長約8~10cm的鐵皮或塑料套筒,筒底與桿端之間留出寬約3~4cm的空隙,并用木屑與彈性材料填充,以利板的自由伸縮。在同一條脹縫上的傳力桿,設有套筒的活動端最好在縫的兩邊交錯布置。與構筑物或其它公路交叉的脹縫無法設傳力桿時,可采用邊緣鋼筋型或厚邊型。
(4)縮縫一般采用假縫形式,即只在板的上部設縫隙,當板收縮時將沿此最薄弱斷面有規(guī)則的自行斷裂。縮縫縫隙寬3~8mm,深度約為板厚的1/5~1/4,一般為5~6 cm ,近年來國外有減小假縫寬度與濃度的趨勢。假縫縫隙內(nèi)亦需澆灌填縫料,以防地面水下滲及砂石進入縫內(nèi)。
由于縮縫縫隙下面的板裂面凹凸不平,能起一定的傳荷作用,一般不必設置傳力桿,但在特重交通的道路上,橫向縮縫應加傳力桿,其它各級交通的公路上,在鄰近脹縫或路面自由端部的3條縮縫內(nèi),均宜加設傳力桿。
(5)縱縫的構造與布置:
縱縫是指與行車方向平行的接縫?v縫一般分假縫和施工縫?v縫間距一般按3~4.5m設置,這對施工和行車都方便。當一次鋪筑寬度大于4.5m時,應增設縱向縮縫,縱向縮縫采用假縫形式,為了防止接縫兩側混凝土板被拉開而喪失縫下部的嵌瑣作用,應設置拉桿。拉桿采用螺紋鋼筋,設在板厚中央,并應對拉桿中部10cm范圍內(nèi)進行防銹處理。其最外邊的拉桿距接縫或自由邊的距離一般為25~35cm。一次鋪筑寬度小于路面寬度時,應設置縱向施工縫,施工縫采用平縫形式,并應設置拉桿。
網(wǎng)校06監(jiān)理工程師輔導通過率高達 88%
07監(jiān)理工程師名師輔導,現(xiàn)在報名可獲贈2006年課程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監(jiān)理師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