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工作接地合格。工作接地的主要作用是減輕各種過電壓的危險。工作接地的接地電阻一般不應超過4Ω,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qū)允許放寬至不超過10Ω。
(5)PE和PEN線上不得安裝單極開關和熔斷器;PE線和PEN線應有防機械損傷和化學腐蝕的措施;PE線支線不得串聯(lián)連接,即不得用設備的外露導電部分作為保護導體
(6)保護導體截面面積合格。當PE線與相線材料相同時,PE線可以按表1—5選取除應采用電纜芯線或金屬護套作保護線者外,有機械防護的PE線不得小于2.5 m㎡,沒有機械防護的不得小于4 m㎡.銅質PEN線截面積不得小于10 m㎡,鋁質的不得小于16 m㎡,如系電纜芯線,則不得小于4 m㎡
(7)等電位聯(lián)結。等電位聯(lián)結指保護導體與建筑物的金屬結構、生產(chǎn)用的金屬裝備以及允許用作保護線的金屬管道等用于其他目的的不帶電導體之問的聯(lián)結。等電位聯(lián)結的組成如圖1~9所示。有條件的場所應傲等電位聯(lián)結,以提高TN系統(tǒng)的可靠性。
3.其他電擊預防技術
1)雙重絕緣和加強絕緣
雙重絕緣指工作絕緣(基本絕緣)和保護絕緣(附加絕緣)。前者是帶電體與不可觸及的導體之間的絕緣,是保證設備正常工作和防止電擊的基本絕緣;后者是不可觸及的導體與可觸及的導體之間的絕緣,是當工作絕緣損壞后用于防止電擊的絕緣。加強絕緣是具有與上述雙重絕緣相同水平的單一絕緣。
具有雙重絕緣的電氣設備屬于Ⅱ類設備。Ⅱ類設備的電源連接線應按加強絕緣設計。Ⅱ類設備在其明顯部位應有“回”形標志。
、蝾愒O備的工作絕緣的絕緣電阻不得低于2 MΩ,保護絕緣的絕緣電阻不得低于5MΩ,加強絕緣的絕緣電阻不得低于7 MΩ。
2)安全電壓
安全電壓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間內(nèi)不危及生命安全的電壓。具有安全電壓的設備屬于Ⅲ類設備。
安全電壓限值是在任何情況下,任意兩導體之間都不得超過的電壓值。我國標準規(guī)定工頻安全電壓有效值的限值為50 v.我國規(guī)定工頻有效值的額定值有42 V、36 V、24 V、12 V和6 V.凡特別危險環(huán)境使用的攜帶式電動工具應采用42 V安全電壓;凡有電擊危險環(huán)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燈和局部照明燈應采用36V或24V安全電壓;金屬容器內(nèi)、隧道內(nèi)、水井內(nèi)以及周圍有大面積接地導體等工作地點狹窄,行動不便的環(huán)境應采用12 V安全電壓;水上作業(yè)等特殊場所應采用6 V安全電壓。
通常采用安全隔離變壓器作為安全電壓的電源。安全隔離變壓器的一次與二次之間有良好的絕緣;其間還可用接地的屏蔽進行隔離。安全電壓邊應與一次邊保持雙重絕緣的水平。
安全電壓回路的帶電部分必須與較高電壓的回路保持電氣隔離,并不得與大地、保護接零(地)線或其他電氣回路連接。安全電壓的插銷座不得與其他電壓的插銷座有插錯的可能。安全隔離變壓器的一次邊和二次邊均應裝設短路保護元件。
如果電壓值與安全電壓值相符,而由于功能上的原因,電源或回路配置不完全符合安全電壓的要求,則稱之為功能特低電壓。應用功能特低電壓須配合補充安全措施。
3)電氣隔離
電氣隔離指工作回路與其他回路實現(xiàn)電氣上的隔離。電氣隔離是通過采用l :1,即一次邊、二次邊電壓相等的隔離變壓器來實現(xiàn)的。電氣隔離的安全實質是阻斷二次邊工作的人員單相觸電時電流的通路。
電氣隔離的電源變壓器必須是隔離變壓器,二次邊必須保持獨立,應保證電源電壓u≤500V、線路長度L≤200m.
4)漏電保護(剩余電流保護)
漏電保護裝置主要用于防止間接接觸電擊和直接接觸電擊。漏電保護裝置也用于防止漏電火災和監(jiān)測一相接地故障。
電流型漏電保護裝置以漏電電流或觸電電流為動作信號。動作信號經(jīng)處理后帶動執(zhí)行元件動作,促使線路迅速分斷。
電磁式電流型漏電保護的原理如圖1—10所示。圖中,OTA是零序電流互感器、FV是極化電磁鐵線圈、SB是試驗按鈕、S限流電阻。
電流型漏電保護裝置的動作電流分為0.006,0.01,0.015,O.03,0.05, 0.075,0.l,O.2,O.3,0.5,1,3,5,10,20A等15個等級,其中,30及30mA以下的屬高靈敏度,主要用于防止觸電事故,30mA以上、1000及1000mA以下的屬中靈敏度,用于防止觸電事故和漏電火災;1000mA以上的屬低靈敏度,用于防止漏電火災和監(jiān)視一相接地故障。為了避免誤動作保護裝置的額定不動作電流不得低于額定動作電流的1/2.
漏電保護裝置的動作時間指動作時最大分斷時間?焖傩秃投〞r限型漏電保護裝置的動作時間應符合表1—6的要求。
相關推薦:2009年注冊安全工程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有關工作說明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