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級考試中,閱讀部分占總分值的35%,而且題型多,題量大,時間短,一些同學(xué)在考場上要么答不完題,要么準確率很低。最后,成績出來了,自己成了陪考的那一個。
相對比于聽力,一些同學(xué)在閱讀這塊都能拿到很高的分數(shù)。閱讀能拿高分,除了自己本身過硬的詞匯量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答題技巧。
1、優(yōu)化做題順序
試卷原有出題順序是選詞填空→長篇閱讀→仔細閱讀,而我們做題的順序建議是仔細閱讀→長篇閱讀→選詞填空。為什么呢?
首先仔細閱讀是我們最常見和最拿手的題型,所占分值最高,每道題的分值占比是2%,總分值20%,所謂得仔細閱讀得閱讀高分。其次是長篇閱讀,占10%的分值。最后是選詞填空,占5%的分值。
所以如果最后沒有時間,即使舍棄了選詞填空,失去的分數(shù)也不多。
2、答題步驟和技巧
1)選詞填空部分
選詞填空部分字數(shù)在200~300之間,設(shè)有10個空,提供15個備選項,從中選出最合適答案。選詞填空題相對于普通的完型題簡單,但是考察內(nèi)容基本一致。集中考察的點有語法現(xiàn)象,邏輯銜接和搭配。每空占0.5%分值,總占5%分值。
做題時,建議先分析選項,標注每個詞的詞性和特殊形式,并分好類。詞可以標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連詞和介詞。每個分類又要細分,不能僅僅粗略標注。
比如名詞,需要標清是可數(shù)名詞單數(shù)、可數(shù)名詞復(fù)數(shù)、集合名詞、不可數(shù)名詞和動名詞。標注完選項詞的信息后,接下來要通讀文章,尤其是首句,一般首句不設(shè)空,從首句我們可以了解文章主題。第三步就是依次解題,這時要判斷空的詞性和形式。然后,結(jié)合句意和語法,考慮空前和空后信息,從名詞選項里選擇最符合題意想答案。
2)長篇閱讀部分
長篇閱讀部分考察信息匹配題,一篇1000詞以上的文章,后附10個選項,題目要求選出每個選項的出處。由于文章篇幅較長,做題時間緊張,所以完全看懂看透的困難較大,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一些快速的解題步驟和技巧。
解題分三步走:
a. 長篇閱讀題有文章標題,有些可能有小標題或者題注,瀏覽這些信息,可以大體了解文章話題。
b. 讀選項,找定位詞。
定位詞是指那些在原文復(fù)現(xiàn)的詞。有幾類常見的定位詞,如數(shù)字、時間、人名、地名、機構(gòu)等大寫專有名詞,還有合成詞。這些詞不易被同義改寫和替換。
還有一類是比較專業(yè)性的表達、形容詞最高級和一些絕對性表達,這些都比較容易在原文中看到。
c. 分析完每個選項的定位詞后,就要閱讀原文了。逐段往下閱讀,閱讀時不必非要看懂每句話,關(guān)鍵是時刻留意剛才所標注的定位詞信息,是否在段落里出現(xiàn)了。
3)仔細閱讀部分
四選一,考察點主要集中在重要細節(jié)理解、推測判斷、綜合分析、根據(jù)上下文推測詞義、理解主旨大意等。下面介紹做題過程中主要會用到的方法和原則:
a. 先讀題干,然后根據(jù)題干中的中心詞定位
根據(jù)題干到原文定位是一個有效的做題方式之一,尤其是題干中出現(xiàn)人名或?qū)S忻~(諸如:Bill Perry,the book Life Reimagined)時。通常情況下,答案就在定位句前一句、句中或句后(總之就是定位句附近就對了)。
此外,六級閱讀出題大多時候符合順序出題原則,出題順序不會出現(xiàn)跨越,比如如果第47題答案出現(xiàn)在第四段,那么第48題答案會在第五段或之后的段落,而不會出現(xiàn)在第一至第三段。
b. 正確選項大多時候會出現(xiàn)同義轉(zhuǎn)述
六級閱讀題中的正確選項很少會跟原文完全一致,多數(shù)時候都會對原文的詞語進行同義轉(zhuǎn)述或概括(要不然怎么增加難度啊)。這就變相地提高了題目的難度。因此,理解好定位句就顯得尤為重要。
c. 警惕but
but在六級真題中的出現(xiàn)頻率很高,在有的年份的10道閱讀題中,有兩道答案出現(xiàn)在原文but后面。因此童鞋們要謹記,盡管文章中前面廢話巴拉巴拉說了一堆,但是but后才是作者的態(tài)度或文章的主旨。類似地,遇到表示轉(zhuǎn)折的yet,in contrast,by contrast,although,rather,unfortunately,despite,while,nevertheless,however,on the other hand等詞,也應(yīng)該警惕起來。
“萬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萬題庫英語四六級考試"
相關(guān)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