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考點本身而言,議論文的考點集中在論點、分論點、典型論據(jù)以及結論和作者態(tài)度方面等;而說明文主要關注說明對象、說明對象各方面的特點等;記敘文則以短小故事類為主,考察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綜合以上特點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就考試技巧而言,文章開篇可以說幾乎是個必考的內容,無論是中心論點、說明對象還是事情起因都集中在文章首三句中,因此也使文章開篇異常重要;文末的考察點也相對密集,諸如議論文的結論和作者態(tài)度以及記敘文的結果等;至于文中部分一般考察的分論點與說明對象各方面特點都有比較明顯的抽象性,而典型論據(jù)則具備典型詞匯的輔助,如first, main, only, vital, crucial, chief, major, above all, 最高級表達等,而經過部分核心句的表達方式也與經過部分大部分一波三折內容大相徑庭。這些特點都是在做聽力時能輔助我們尋找考點的明顯特點。
就考試發(fā)展形勢而言,近年來考題形式以說明文為主導,綜合了各類文章考試特點而形成的綜合式段子成為了我們的考試主流?疾禳c依然集中在文章開篇3句、結尾3句以及文章中間典型論據(jù)、原因轉折、反復重復之處。
以《樣卷》所給三篇文章為例,第一篇與第三篇的第一題均出自文章首三句中,而三篇文章的最后一題無一例外地都考在了末三句的范圍之內。作為說明文,第一篇文章從現(xiàn)在已著手開發(fā)的電動汽車、未來交通狀況以及星際旅行三個方面描述了未來人們行動方式與今天的不同,因此其第二題考察了未來交通狀況這個部分的特點,為三個說明對象特點之一;第二篇的第二題則考察了一個原因考點,即澳大利亞人要將結婚戒指戴在未來妻子中指的原因;第三篇文章涉及劍橋大學各方面特點的說明描述,其第二、三題分別考察了該學校若干特點中的兩個--其學院所享有的權力以及其圖書館的特征。由于這些例文均取自往年考試真題,所以有普遍說服力和代表性。類似特點還可參考筆者所寫的《2005年12月四級聽力考試Passage部分解析》一文,由于與歷年考題特征一致,所以此處不再贅述。
長對話作為新出現(xiàn)的考題形式,其實只是完全結合了短對話的考察點與段子題的出題分布而形成的"所謂"新題。
就其出題分布而言完全類似段子題的排布,一般會有一題整體把握,考察對話主題、對話人物關系或對話地點場景等。之后部分若對話為多話題內容,則選擇其中幾個話題進行考察,這類似于段子題中的說明文特點;若對話內容為單一事件的描述,則關注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方面,這又完全雷同于記敘文的考察特點;如果是調研性內容,則考察點往往可能集中到被調研人的觀點、意見、建議等方面,這又完全是我們議論文的考察模式;所以可以說就考點位置而言,會完全類似于我們的段子題,甚至可以比段子題更簡單些,因為對話本身的特征決定了這些內容又往往在文中問答交替處,尤其是問題的回答部分,因為考生可就這個部分引起注意。
當然,就考點本身特點而言,則完全可以模仿短對話中的反問、建議、原因等內容特色來出題,所謂"換湯不換藥",只是對話多幾個回合罷了。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四六級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