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復初:首先是在課堂上,有些學生不再專心聽科技英語、英美文學欣賞、商貿(mào)英語等課程,而是做各種應試的模擬題。在教室和圖書館中,各種試題集和應試大全之類的書籍,在學生中逐漸占據(jù)了主流。另外是在校園內(nèi)的書店里,原來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英美文學選讀、英文原著等書籍,逐漸被各色英語考試輔導書擠下了書架。其他系其他專業(yè)的老師也找上門來“告狀”,質(zhì)問我們,為什么在課堂上總是有學生做英語習題。
鄭州晚報:您在最初接觸到標準化考試時,對于這種考試怎么看?
孫復初:原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考試方法,剛開始時感到很新鮮,但不久后,就發(fā)現(xiàn)不對勁了,覺得標準化考試對掌握語言的基本應用能力沒有幫助。
四六級考試是一桿“假秤”
鄭州晚報:您曾經(jīng)在一些場合說過四六級考試是一桿“假秤”,為什么這樣說?
孫復初:因為標準化考試出的成績和實際的英語水平并不成正比,標準化考試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反而約束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標準化考試和語言學習完全成了兩條道上跑的車。
考試是一種計量手段,也好比是尺子和秤,排在第一位的是計量的準確性,否則就失去其公信力。如果把四六級標準化考試這種“尺子和秤”拿到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質(zhì)檢總局去檢驗,我看只能宣布其為不合格的“假秤”。
鄭州晚報:您的依據(jù)是什么?
孫復初:我給你舉兩個真實的例子。第一個例子,有位外交官的孩子在美國待了很多年,回國后在大二插班,但這位長期在美國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做了一張標準化英語試卷后,竟然沒有及格。另外一個例子出自于北京的一家期刊,說有7位外教參加了2005年度的高考英語考試,成績出來后,滿分150分的考卷幾個人平均分只有71分。另外一個方面,一些用標準化考試考了高分的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卻很差。
鄭州晚報:有沒有這方面的例子?
孫復初:英語成績好而英語應用能力差已經(jīng)成了普遍現(xiàn)象。在我教過的學生中,150分的標準化考試試卷,能考130分的學生有的是,甚至有的可以考到140分,但他們并沒有相應的英語能力。有一年,我在一批高考英語拿了高分的學生中作了次測試,在美國大學一年級物理教材《測量》一章中選了10個句子,讓學生翻譯,結果全班平均成績不及格,無一人完全翻譯準確。而這篇文章,科學理論并不深奧,也沒有生僻的字詞,如果翻譯成中文,內(nèi)容只相當于國內(nèi)中學物理教材難度。
數(shù)學大師林家翹從國外回到清華后發(fā)現(xiàn),他與所帶的博士后和研究生在語言交流上存在著很大的障礙,學生和他交流,先要用中文寫下來,然后翻譯成英文。他要和學生交流,也要先用英文寫好,再翻譯成中文。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